痛定思痛的成语故事


痛定思痛

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

基本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让人震撼;也让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静。

出处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

痛定思痛的典故

宋德佑元年(公元1275年),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(今浙江杭州)。为解朝廷燃眉之急,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,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谈判,并伺机窥察军情。到元营后,文天祥慷慨陈辞,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。元军统帅伯颜被其才华折服,企图劝他归顺元朝,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。

不久,元军强迫文天祥跟随贾余庆一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。文天祥本欲以死明志,但想到国恨家仇,就忍辱负重跟随贾余庆一同前往。船到京口(今江苏镇江)时,文天祥趁人不备,乘上一条小船逃走,碾转来到了真州(今江苏仪征)。他把敌人的军情虚实告诉了真州守将苗再成,又写信给淮东、淮西两位边帅,约他们联合行动,驱逐元军。不料,驻守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,这回是来代敌人骗取扬州城的,就下令逮捕他。文天祥百口莫辩,只得出城,从此改名换姓,死里逃生,一路渡海南下,来到福州。

逃亡路上,文天祥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,后来汇集成《指南录》。他在《指南录后序》中叹道:“生与死是像昼夜转移一样平淡的事。死了也就算了,但是艰难险恶的处境反复错杂出现,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得了的事情。痛苦的事情过了之后,再回想起当世的痛苦,这种痛又是多么深刻啊!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痛定思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定时炸弹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明若观火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颐指气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
多谋善虑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大树将军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诸将军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
进道若退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